通常,工作人采集了站點氣候數據后,會匯總到軟件端,根據數據結果調整配套設施,調試成物種的生長氣候,進行氣候模擬,以達成種植提高產量的目的。
在過去,種植作物受天氣、地域、降雨量影響,許多高價值的植物離開原生生長環境就會死亡。而現在可以通過小型氣象站,通過托普云農智慧物聯網云數據分析生成數據報告,模擬植物生長環境,建立相依的溫室大棚,讓作物離開原生環境能繼續存活!
例如,可以對某種經濟價值較高,豐收時間短的藥材進行溫室栽培,如天麻種植。我們知道天麻是一種高經濟價值的藥材,對種植環境的要求是相對比較高。
一般天麻的種植環境要求適宜溫度10—30℃,適溫度20—25℃,空氣相對濕度80%左右,土壤含水量50%—55%,pH值5—6,即偏酸性的生態環境。而這種高要求的種植環境,對種植人員的要求較高,人工種植難度*。
而通過小型氣候站實時檢測溫室內的氣候,及時反饋數據到手機端、pc端,種植人員即可以根據天麻的狀態及當時的環境,及時調整設施系統,從而保證天麻的成活率,及產量。